学科方向

固废资源化技术

建设基础

队伍状况

本学科方向专业教师队伍共有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年龄在30-45岁之间,结构合理。

 

条件状况

本专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拥有滨州市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生物发酵装置、多功能酶标仪等,实验设备齐全,具备开展相关研究条件。

 

专业状况

本专业方向开设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等相关课程,坚持环境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结合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开展菌肥研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本专业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学生发表论文10余篇;学科竞赛获奖174项;毕业生考研升学率45%左右。

 

科研状况

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7项,市厅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4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共计科研经费120多万元;发表各类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CSCD和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服务状况

基于地方性院校的特点,本学科方向注重服务地方,在固废利用处理方面积极与滨州市垃圾处理厂进行合作,并开展了服务地方盐碱地生物有机肥高效利用等服务滨州项目;同时利用生物化工的师资资源,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比较优势

省内同学科方向水平状况

山东农业大学建立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设有生物质资源转化与综合利用,青岛理工大学设有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方法,省内该学科方向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学校,并且建立时间较短,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我校学科方向特色优势与定位

本学科方向定位于服务地方,并区别有其它省内高校。鉴于滨州市拥有大型垃圾处理厂的特点,产生的大量焚烧后的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作为本方向的特色研究。

学科前景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情况

随着经济发展,产生大量的大宗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成为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国内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对较少,相关人才还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在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开发应用已成为继废水、废气处理研究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

 

学科方向发展预期水平

计划形成团队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的专业性学科方向,使环境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与相关兄弟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